甘南州政府网推荐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甘南州政府网推荐 > 正文

一场改变甘南的“环境革命”——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评述

发布时间:2016-06-14 15:10:00来源: 甘南日报点击:[]

\

全面深入推进甘南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这是高瞻远瞩的勇毅之举,这是甘南发展的重要关捩,这是汇聚动力洪流的关键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春潮澎湃,绿满高原。

2015年5月以来,州委顺应全州人民愿望,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动员范围之广、行动见效之快、群众反映之好、社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这场“环境革命”已经改变和持续改变着甘南这片古老大地的面貌,这场革命性工作带来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效应深刻改变着甘南大地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道德情操和精神品格,呈现着“破茧成蝶”、破浪前行的壮美景象。

立足实际、高远站位,面向未来思考与谋划

——州委州政府的顶层设计,为这场事关甘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革命”指明了方向

战略决定胜败,思想指导实践。

“优质的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能使资金、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生产力要素不断汇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良好的城乡环境就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保住甘南的青山绿水就是保住了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本钱。”

2015年5月,在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动员部署大会上,俞成辉书记阐释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课题组的一个报告显示,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的冰川和冻土面积大幅缩减,三江源地区多数冰川未来百年可能消失4至6成,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决定人类发展命运的历史性课题。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已充分证明,依靠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实现高速发展的模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身也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换档和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理论依据。我州着眼于国家对甘南的生态定位,结合《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甘南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等战略规划,依据甘南的禀赋特性,通过内外部“软”“硬”环境的综合整治,有力承接新兴产业发展链,并将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及融合发展部署到甘南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蓝图上,描绘了具备“大交通架构、大文化魅力、大生态共识、大旅游开发”等要素的“大美甘南”前景,并全力以赴促进实现。

这场变革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2015年集中发力,大步推进。

持续不懈才见真功,行稳致远方得始终。

此后,州委州政府又先后分别在合作、舟曲和碌曲召开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观摩先进经验,查找问题不足,完善整治方案,加大落实力度,不断汇聚力量和智慧,不断提振信心和决心,不断推进,不断落实,不断取得成效,不断掀起高潮。

这场“环境革命”的思想和理论意义在不断的实践中也更趋清晰明朗。

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内需经济和消费经济的源头之水,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会倒逼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着眼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着力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实现甘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经济转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决胜小康目标的实现、事关是否能顺利融入世界和时代发展潮流。

州委州政府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和城乡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建设、正气甘南等工作和载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放在全州发展的大棋局中运筹安排,完成了从思想到实践,再从实践倒逼完善思想,以正确思想凝聚人心、推动实践的宏大工作格局。

一年来,俞成辉等州上领导同志,多次到各县市调查研究、督促落实,在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深厚的情感。无论出席会议还是考察调研,始终关心关注着这一项工作的进展,总结规律和经验,研究矛盾和问题,使全州上下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引领这场“环境革命”在甘南大地持续激荡起澎湃的春潮。

全民动员、精细治理,汇聚所有力量投身其中

——全州各县市、各个层面的倾力投入奠定了决战决胜的基础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是全州各级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无论职位高低,不管从事哪个职业,大家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真正把环境整治的成效体现到全州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庭院、每一处景点、每一寸土地,让人感觉到精细无处不在、精致无处不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各县市城区普遍缺乏公共停车场、公共卫生间,一些交通干线、景区景点标志标牌、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

各种垃圾乱放乱倒乱甩、各类广告牌匾乱贴乱画乱挂、商铺摊点乱摆乱设乱卖、各类车辆乱走乱停乱靠、部分建筑乱搭乱建乱拆;

摊点占道经营、油烟乱排乱放,噪音污染严重、建筑运输车辆不时撒漏等;

生活垃圾围城、建筑垃圾乱倒、违章占街挤道、商品物资乱堆、商铺门点破烂、污泥浊水横流;

招牌广告文字乱用,汉字和藏文使用不规范;

楼面电力电线、通讯电缆乱搭乱建的‘织网’;

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厅堂桌几、锅头灶台暗角遍布,藏污纳垢;

杂物乱放、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广告乱挂、地膜乱飞;

随意焚烧垃圾、污染水源、乱堆粪土、乱养畜禽。”

针对存在的问题,俞成辉书记在指导具体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从细处着手、小处抓起……把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到工作每一个环节,使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庭院、每一处景点、每一栋建筑都干净整洁,秩序井然。

甘南地域广阔,地理和人文环境多元多样,是老祖宗留给世人的天然福地,是镶嵌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一颗璀璨明珠。但要拭去曾经的满面尘埃,使她焕发辉映历史、照亮未来的夺目光彩,必须深入细致开展综合整治。

全面深入细致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非全域全员动员参与,非倾力以为难以收效。

自活动开展以来,州、县、乡三级调整充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州县乡党政一把手挂帅,各级人大、政协积极发挥作用,开展一系列调研、视察,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广大干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动手,以有效的机制保证力量投入。

在城区整治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各县市将力量进一步向城区绿化亮化拓展延伸,将城区作为景区打造。今年5月,州委书记俞成辉专门听取合作市关于城市亮化美化工作的汇报,整治向提升城市品位、再塑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风貌和反映建设成就上用力、迈进。

城区整治的成效,日新月异的面貌激励和引领着全州整治不断深入。

力量部署延伸到了乡镇、村社、牧户,工作触角遍布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交通干线、景区景点、河道水域。人员构成包括了党政领导、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军人和预备役人员、妇委会成员、共青团员,专业环卫工、义务环卫工,普通的市民、村民。

参与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在这场决战决胜事关甘南未来的重大战役中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成为每一个人的事业梦想。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注重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的实践中考察、识别、选用干部,把工作实绩与干部的进、退、留、转挂钩,在全州上下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俞成辉书记指出。

对于各级干部来说,这项工作成了检验能力水平、鼓舞干劲激情的广阔舞台,各级干部在破解难题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质,在真抓实干中锻炼本领、提高能力,无数网友把各级干部参与整治、参加劳动的火热场景,把经过整治、焕然一新的城乡美景刷爆了朋友圈,形成了党群良性互动、双向受益的生动局面。

标本兼治、驰而不息,建立城乡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全州上下建立了科学、完善、细密、有效的制度体系,整治行动转向长效,整治成效转向常态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不依绳墨,必为曲驰。

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讲,“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

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已成为甘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甘南面向世界、阔步未来的响亮名片。如何将成效巩固下来,始终抓紧抓好,如何让这一项事关长远的事业长远有效,有效于长远,这是州委州政府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各县市着力研究的问题。

一年多来,州委州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持久开展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试行)》、《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办法(试行)》,这些方案和文件,无一例外都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着墨用力。

各县市贯彻落实州上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合作市制定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卓尼县出台了《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办法》;舟曲县制定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冬季“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方案》,健全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实施细则》、《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办法》等制度;玛曲县制定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责任追究标准》、《城乡环境卫生督查考评标准》等制度办法;夏河县制定了《城区流动摊贩集中定点规范经营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办法;迭部县制定了《“两边两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碌曲县制定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临潭县制定了《关于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落实年工作相关配套处罚方案》等制度办法。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全州已初步建立起了由州委督查室牵头、覆盖全州的州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农牧户的层级常态监管机制和考评制度,整治向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序迈进。

今年5月,州委州政府制定了《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标准》以城区、乡村、景区、公路、水域为五大整治重点,从“清洁化、秩序化、制度化”三个层面提出100多条量化指标。同时,州人大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环境卫生条例》,将整治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延伸生态链条、环境链条和法制链条,牵挽起甘南绿色发展的龙头。

这些制度文件共同构建起细密的,系统化、网格化的整治制度体系,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它所编织起来的动力机制、体现出来的思路思维对于全州各县市其他重要工作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这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成果、现实性影响能够和甘南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的事件相比,它贯穿着我们在历次重大事件重要工作中积累和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它是我们从这一场“环境革命”中得来的重要制度成果。

凝聚思想、汇聚精神,装点“大美甘南”的美好春天

——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领和掀起了全州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一轮潮流。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

精神汇聚前进力量。

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州上下借助这一“环境革命”在州内外引起的巨大反响,顺势而为,大张旗鼓进行宣传造势和舆论引导,各级媒体开设专版专栏,制作专题节目,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掀起“大宣传”热潮。《甘南日报》连续刊发《坚决打赢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场硬仗》、《高标准深入推进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评论员文章,深入解读宣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所属网站、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全媒体连续刊发反映各县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火热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效的系列报道,发挥了权威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中国甘南网、甘南电视台开办专题新闻报道节目、制作专题视频、开设专题网页,各县市编印教育读本、播放公益广告、发送手机短信,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群众破陋习、承美德、树新风、扬正气,推动形成了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的浓厚氛围,使处处都有文明事、人人争做文明人的强大正能量在甘南蔚然成风。

决战决胜,需要运筹帷幄;

实现目标,重在统筹兼顾。

一场由全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发的大发展浪潮已经兴起,各县市在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借甘南被列为全域旅游创建州的有利契机,多策并举,着眼于品牌影响力、人文亲和力、形象美誉度的提高,通过旅游推介、文化传承挖掘、核心价值观教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倡导,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生态理念、生态法制教育深入农牧村、学校寺院,太阳灶、太阳能采暖房、节能灯具等新能源体系让高原阳光温暖如熙;

——牛羊养殖、中藏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迅猛发展,生态绿色的产业结构、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得以确立、风行;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中建立起了大量的文化广场、乡村舞台、文化站、文化室,文明健康的种子撒遍千里草原;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共同发力,成为广大农牧村实现小康、农牧民幸福感获得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

——文化旅游紧密融合,藏地自行车赛、洲际国际拳王争霸赛联通了甘南和世界,香巴拉旅游文化艺术节、香浪节、瞻佛节、插箭节、采花节、朝水节等节庆和绚烂民俗传承久远、更负盛名;

——生态文化论坛、红色文化论坛、藏学文化论坛、楹联文化论坛高峰论道、方兴未艾;

——百家媒体行走甘南,“绿色长征”持续绵延;

——甘南和临夏联手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战略机遇,打造回藏特色旅游精品线,“格桑花开,牡丹传情”;

——全州文化旅游发展文艺汇演在今年5月上旬拉开帷幕,《情满羚城》、《绚丽拉卜楞》、《洮州情印》、《五彩卓尼》、《首曲情歌》、《迭山春韵》、《花开舟曲·永远的眷恋》、《碌曲神韵》等演艺节目集中展现了散布在甘南大地的民族文化、人文风物和多样的艺术形态,“九色香巴拉”的人文气息荡漾、辐射,装点出“大美甘南”的美好春天。

俞成辉同志在州政协第十三届三十四次常委会上指出:2014年4月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以摧枯拉朽之势、愚公移山之志、脱胎换骨之举”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改写了过去“脏乱差”的历史,创造了“真善美”的传奇,取得了“暴风骤雨治顽疾、春风化雨洗尘埃、和风细雨润心灵”的良好效果。

这场“环境革命”带给甘南的不仅是城乡面貌的大整治、大改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智慧的大碰撞、大交流,干劲激情和生机活力的大汇聚、大迸发,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甘南各族干部群众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重塑了甘南的精神品格和全州城乡的文化形象。

对家园的眷恋和热爱、对自我的期许和肯定、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不但促使各族干部群众迅速投身这场“环境革命”,一改沿袭千年的落后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持续的劳动实践和环境变革中逐渐具备了更高远的眼光、更现代化的理念、更主动的追求。从对渴望环境的改变、生活的改善转向对文明、对文化的向往,自觉投身于甘南地域形象和文化品格的创树,把甘南推向大发展的舞台,推向世界。

“甘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可以说甘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不但体现在经济增长的量上,而且体现在发展模式的转型上,真正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

“现在环境好了,人也爱待了,出去打工还不如就在自己家里搞农家乐挣钱,现在旅游的人这么多,‘照相的’一来十几个,坐在村子里不走,生意一定好。”

“公家费了这么大劲,我们投入了这么多,现在环境这么好,人都精神了!不精神给甘南丢人呢!你说我们热情,不热情别人不笑话么!对不住美丽的家乡呢!”

“九色甘南,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地方。有些地方哪怕是你轻轻停驻一下,也能让你在日后的生活里常常念想起,仿佛有一块磁铁,紧紧地吸附了你的一部分。”

这些曾经来过甘南或土生土长在甘南的人们朴实而生动的话语中,无不透露着对美好家园的深厚情感,无不透露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和感激,无不透露着对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衷心拥护,无不透露着对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无比向往。

这场改变甘南的“环境革命”真实地改变着甘南。

合作市是全州的磁核,七县是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力”之北斗,七县一市县城散点成阵,是全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动力之源,是甘南大地千里画幅的九色扇面。经过各县市的扎实努力和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合作市区和各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明珠成串,相映生辉。随着环境卫生整治从城区向乡镇、从城市到草原、从“面子”到“里子”、从平面到立体的综合推进,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正在形成;身处甘南,让人们流连于清溪碧流之畔,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漫步于林荫绿草之间,沉浸在美的意境里,又能滋生一种超尘脱俗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给人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的享受。这样厚重美好的人文磁场已经开始发挥聚人气、引财气、增底气的巨大作用,“大美甘南”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关注和向往的目光。

万里神州,百里画廊。

千里草原,十里春光。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甘南人,还是视甘南为心灵故乡的游客,当他们走过绿色风情长廊,经过万亩金色花海,踏入九色香巴拉的雪域净土,抬头仰望被城市霓虹辉映的高原天空时,一定会感动于在这片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3万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并力推动的“环境革命”,它所产生的无限生机和精神力量,必将引领甘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给力,越走越有希望。

编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共享经济蓬勃兴起,人们的生物圈意识逐渐觉醒。甘南高位谋划、立体布局、全面推进开展的这一场“环境革命”,为这块古老大地在将来跨步进入“后碳时代”做了从基础设施到社会意识的先手准备,为建设以人为本、智慧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大美甘南提供了前提条件。一年多来,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累计参与干部群众达739.6万人次;2015年各县市分批次累计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经费9000多万元,购置配备环卫设备14000多个(件)、配备环卫人员5500多人。全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群众支持率100%,对整治成效的满意率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