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凝心聚力托起同步小康梦2016-02-17

发布时间:2018-09-20 09:27:57来源: 点击:[]

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在玛曲1019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经433公里,是全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全省唯一一个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境内海拔3500米—4806米,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传统畜牧业生产力低下,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作为扶贫难度较大的高海拔县,玛曲县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扶贫新路径。现如今走进玛曲县的城镇牧村,条条宽敞的马路通向牧村,座座整齐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清亮亮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金黄色的草原上牛羊肥壮。在全县各族人民和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91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0.48万人;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471元增加到2015年的7138元,年均增加533元,年均增长率达11.93%,通过我们不同形式的扶贫措施,让玛曲县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基础扶贫夯实致富“大基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放在首位,多渠道整合各类涉牧资金122.64亿元,累计实施各类项目535个,主要实施牧村人饮安全工程,改造提升了乡级公路等级,完善了城区路网结构、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水供热供电、文化休闲购物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及城区棚户区和牧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完成了34个整村(整乡)推进项目、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和11座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及危旧房改造;全县共建成各类乡村道路58条1183公里,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建设了23座集中式光伏站点,发放了5974套太阳能光伏电源,解决了3.2万人的用电问题;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870户35400平方米,实施贫困户易地搬迁332户1992人;完成贫困户帐篷改造668户,新建标准化养畜暖棚1502座,储草棚470座;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大口井1044眼,人饮工程144处,解决5.0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基本解决了制约牧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广大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迈上增收“新通道”

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增强牧村的“造血”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玛曲县把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发展培育牦牛、藏羊、河曲马等优势产业带,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总社 联社 联户牧场 企业的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将贫困户“惠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捆绑到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年底,由合作社给予贫困户5000—9000元的分红,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参与度,大幅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此项工作走在了省州前列。目前全县已组建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558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6家,州级7家,县级21家,成立村级互助社43个,培育发展了昌翔公司、天玛生物有限公司、雪原公司等高原特色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发展牧家乐60个,随着各类特色产业的日益壮大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贫困牧民致富的信心足了,腰间的钱袋子鼓了。

智力扶贫开启牧民“智富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智力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玛曲县组织培训县乡村干部、村民技术员14506人/次,“两后生”培训1315人/次,完成劳务技能培训1985人/次,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36人。2015年全面推行技术到户机制,筹资86.3万元举办6门技术的5期培训班,完成1435名牧民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了牛羊养殖、饲草种植、暖棚育肥、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输转牧村劳动力1904人实现创收4000多万元,从而促进了牧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逐步实现了所有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

精准扶贫瞄准穷根“狠发力”

今年以来,玛曲县深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脱贫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全面抓好与省州相关政策的衔接对接,科学编制《玛曲县“1 17 1”精准扶贫方案》方案,按照“总数不变、动态管理,精准到村到户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测算、综合评价识别、民主评议认定的办法,按牧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对收入在2800元以下的贫困人员尤其是“2015年拟脱贫人员”的家庭人员、资产、住房、就业、子女上学、收入、支出等生产生活现状进行详实的摸底统计,重新调整确定了15个贫困村和27个非贫困村,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档案。扶贫对象明确后,县上把精准扶贫同“双联”行动有效结合,全县各联系村均建立由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等组成3人以上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县5个省级双联帮扶单位、6个州级帮扶单位和72个县直单位的1845名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长期驻村开展工作,齐心协力,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扶贫资源精确集中到村、到户,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看今朝,格桑花开别样艳;盼明天,首曲明珠更璀璨。玛曲,这方母亲河孕育的沃土,站在历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新起点上,全县5万多名各族儿女携手共进,殚精竭虑,日夜宵衣旰食,正以黄河般奔腾不息的精神,描绘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李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