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索南木:一腔真情润玛曲草原

发布时间:2016-07-28 14:56:35来源: 点击:[]

见到索南木时,他正在工厂里忙着指导工人缝制藏服。索南木已年近古稀,但是精神矍铄,浑身透着一股不亚于年轻人的干劲。

他从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做起,到创办乔克民族用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一路走来,发展不忘乡邻,致富记着学童,帮助牧民增收、带动牧村发展,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在玛曲曼日玛乔克草原上,索南木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致富路上,心有乡邻

索南木家是典型的牧民家庭,家里牛羊成群,还在曼日玛乡政府主街道上开着杂货铺。儿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我州对首位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索南木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办起了强茂村第一家牦牛养殖厂,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养殖厂的效益越来越好。

“一家人富了是小富,乡亲们都富了才是大富。”长期以来,索南木心里一直思考着,如何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经过和家人认真商议后,索南木决定,吸收所在村民小组的7户贫困户,加入到养殖厂里来,这样,乔克草原上第一家牦牛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7户贫困户有力的出力,有牦牛的出牦牛,成为合作社的雇员或者股东。经过合作社的科学化养殖,牦牛的育肥周期大大缩短,市场价格大大提升,社员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贫困社员的收入和入社之前相比,是增加了很多,但和过上小康日子还有差距。既然让他们加入了合作社,我就有义务帮助他们彻底脱贫。”索南木说。

创业路上,不忘初心

索南木的父亲,有一手缝制好技艺。这手好技艺也被索南木继承了下来,平时找他缝制衣服、做帐篷的人络绎不绝。经过反复考虑和前期市场调研,索南木决定创办一家以生产民族用品为主的加工厂。这样,就可以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工厂里来,学习一技之长,带动他们致富。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于2013年10月无偿征地680平方米,筹资20万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乔克民族用品加工厂暨党员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加工厂成了乔克草原上第一家民营企业,从事民族服饰、帐篷,酥油、曲拉的加工制作,对愿意学习技艺的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并开展电气焊、太阳能玻璃安装、摩托车维修等业务。

2015年的一天,加工厂接到一份大单。青海一所高职院校通过多方打听,前来加工厂订做2000套藏服。但是加工厂创办时间不长,没有这样强的生产能力。索南木着急上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将这一情况及时告知乡党委、政府,在乡上多次向上级汇报衔接后,县委、县政府批示给予资金扶持,索南木带领加工厂技术人员考察学习,更新设备、扩建厂房、升级技术,加工厂也成功注册为“乔克民族用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公司的生产能力和信誉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索南木始终没有忘记承诺,目前共无偿开展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残疾人各类实用技能培训60余场次,培训各类人员1600余人次;解决残疾人、贫困党员就业20余人。

助学路上,奉献爱心

索南木时刻挂念着的,还有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的贫困学生。有空的时候,他总是跑到学校和贫困牧民家中了解情况、制定帮扶计划。

自2012年以来,他帮扶贫困学生及其家庭,送去学习用品、衣物等,价值2万多元;帮助贫困学生200人次。

索南木还担任曼日玛乡“控辍保学”工作义务宣传员,每逢群众集中的时间,就向群众耐心讲解接受义务教育的好处,及学龄儿童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路走来,深知缺少知识的害处。能够尽我所能帮助一下娃娃们,让牧民群众重视教育,这就够了。”索南木说。

离开曼日玛草原时,微风轻拂,阳光正好。索南木属于这片草原,他还要在扶贫济困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记者王力 通讯员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