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昔日苍凉处 唤醒游牧民

发布时间:2016-03-23 11:20:52来源: 点击:[]

一直以来,青藏高原上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我感到新奇。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这是以往人们对藏族同胞里游牧族群的印象。
的确,没到过青藏高原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他们生存条件的恶劣。这个季节,中东部已春暖花开,而青藏高原上的人们正冒着严寒在冬季牧场里守望着自家的牛羊。对于他们来说,一年中的严酷季节还远没有过去。
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该县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年均气温仅为1.1℃。这里生活着5.6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牧业人口占75%。这里不产颗粒粮食,是个纯牧业县。在全县1200多万亩的天然牧场上,饲养着120多万头(只)牲畜。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使得生活质量、医疗与孩子的教育等等都无法保障,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就成了玛曲县历届领导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勾连南北,基础设施在完善
可喜的是,这一代藏族同胞们既亲眼见证也亲身经历了自身的飞速变化。玛曲县采日玛乡位于县城东南部,是该县较为偏远的乡镇,如今127公里的水泥硬化路犹如草原上蜿蜒洁白的哈达,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
“过去人们一辈子也难得去几次县城,现在路通了,不少群众都买了小汽车或者摩托车,随时随地都可以出去。”采日玛乡乡长南卡东珠说,过去乡上开会,需要提前两三天给村干部带话,然后村干部们根据路程远近不同,骑着马从四面赶来。
牧民贡代告诉记者,这里夏季雨水多,到处是泥,路特别不好走。现在有了水泥路,特别方便。
来乡政府的路上,记者注意到很多牧场里都停放着摩托车或者小汽车。南卡东珠说:“如今的牧民只养牛羊不养马,因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已经淘汰了马的功能。”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牧民们的生活方式正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逐渐改变。
在去采日玛乡的路上,有一幕情景让记者印象深刻,一位藏族妇女,赶着一群羊边走边打电话。据随行的朋友介绍,手机在这里早已普及,几乎人人都有。

联想到我自己在这里上网的情形,可以想像,通讯网络已经延伸到了草原的各个角落。
定居牧村,生产生活有保障
据玛曲县委书记王力介绍,2015年该县整合各类涉牧资金1.49亿元,实施了水电路房、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方面的民生项目,解决了事关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衣食住行、就医上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房子修好了,家具给买了,甚至就连生活用品都给配齐了,只让他在里面睡觉他都不愿意。”南卡东珠说,“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要想一朝一夕改变,何其艰难。”就连同为藏族人的南卡东珠也无法理解这里牧民们的这种偏执。
“服务半径大,工作成本高且难度大,同样的投资、同样的资金、同样的努力不一定有同样的成绩。”王力坦言,在这里工作花费的心血常人难以想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藏族同胞里已很多人在逐渐接受并认同牧村的生活方式。在牧村,他们可以享受到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和保障。
王力说,如今玛曲县已实施58条1183公里的乡村道路建设,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870户35400平方米,新建牧民定居点12个,4340户牧民实现定居。另外,新建人饮工程144处,解决了5.0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贫困户帐篷改造668户,安装了5974套户用型光伏电源,建设23座集中光伏站点,解决了3.2万人在夏季放牧点的用电问题。
脱贫摘帽,实现减贫目标
家有8口人的拉毛加,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的“家庭收支三本账”清晰地记载了一组数据:草场补贴11268.32元,危房改造1150元,电价补贴61元,低保金22464元,两免一补4400元,双联帮扶500元。另外,家庭主要财产:养牛38头。折算下来,仅前面几项便收入3980多元,人均达4975元。
王力说,近五年来,玛曲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91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0.1万人,贫困面降到了2.4%,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39元,年增长13.84%,基本实现了全县整体脱贫目标。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玛曲县在精准扶贫脱贫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牧村文化教育落后,牧民素质普遍不高,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上,藏族同胞必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
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59%的黄河水源补给量都出自玛曲。目前,国家给予的草原奖补政策虽已实施多年,但是草原载畜量依旧很大。
“牧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草原和牛羊,增收渠道单一,从而导致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必然矛盾。”诚如玛曲县委副书记、县长严和平所说,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禁牧是最有效的治理草原生态的方法,但这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只有通过提高牧民的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标准,使其成为护草员,在一定程度上以工资性收入替代养殖,才会达到保护草原的效果。
如何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也充分考量着玛曲县领导们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