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bgs/2022-00033
 标  题: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玛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发文日期: 2022-12-30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1217日在玛曲县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要求、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1]及省州县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稳经济、扩投资、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目标,全面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扎实推进“四强”行动[2],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基本完成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既定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全力稳增长提质量,经济形势止滑企稳。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想方设法挖掘增长潜力,经济形势实现止滑回稳。预计2022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同比增长0.4%县级财政收入26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亿元,同比增长31.4%;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和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4%10%

一年来,我们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夯基础、促发展的有力抓手,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依托“兰洽会”“津陇共振兴”等展会节会签约项目3,签约总额达1.05亿元;投资24.8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53开工率100%。尤其是生态文明小康村、首曲康养家园、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农牧村水源保障工程、自然村组道路工程、S204线阿孜试验站至齐哈玛黄河大桥改建工程、S583线沙木多至木西合段公路工程等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一年来,我们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持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累计监测易致贫返贫户3411329人、风险消除176684人,风险消除率达51.6%。争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8874.5万元,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9个;落实天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资金4270万元,实施天津援建项目23个。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3]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义务教育失辍学保持动态清零;完成8个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和脱贫户、“三类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随访工作;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实现就业634人次;引导2家乡村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劳动力52人(脱贫劳动力40人);劳务输转1900人、创收5900万元181名外出务工人员兑现奖补资金79.8万元编制完成尼玛镇贡玛村、欧拉镇曲河村等10个村庄规划建设完成齐哈玛镇塔哇村、采日玛镇秀昌村等4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县域发展再添活力。推进“强县域”“强工业”行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畜牧、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新能源“四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全力实施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托5个牦牛繁育产业带和3个藏羊繁育产业带,打造河曲马场万头牦牛欧拉镇扎西万只羊养殖基地培育“五有合作社”15生态牧场60家、牦牛藏羊示范点5个;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牦牛保种场,玛曲牦牛肉、藏羊肉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年预计出栏牲畜32.5万头(只、匹),实现产值7.1亿元。实施牦牛生鲜乳冷链物流、牦牛藏羊精深加工生产线提标升级、中藏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发展,为第二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工销售有机肥24万吨、销售额达9000万元。实施阿万仓4A级大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旅游标杆村1个,景区景点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首曲牧歌县域品牌暨旅游推介会等节会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0.34万人次、创收1.07亿元2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建成投用,累计发电714万千瓦时、创收214万元;积极推进300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力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结合牧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大力整治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打造226户人居环境样板,经验做法在全州推广。投资5.48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工程,治理退化沙化草原18.47万亩、小流域治理5.75万亩、建设黄河沿岸阻沙林1万亩、修复矿山生态0.33万亩,草原生态不断向好。持续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煤炭质量管控、施工场地扬尘防控、餐饮业油烟及烟花爆竹燃放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治黄河玛曲段入河排污口34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质优良率100%常态化推进草畜平衡,足额兑现奖补资金1.2亿元。积极推行林长制[4],划定9个县级林长片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5]完成采日玛镇麦果尔村国家水土保持项目,水资源环境不断改善。完成13项生态环境排查整治问题整改及成效评估,86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通过州级复核,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显著成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创建阿万仓国家草原公园试点。完成100486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一年来,我们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普惠政策全面落实,办理省州为民办实事项目15项。优先保障教育发展,落实各类补助资金2933.15万元,惠及学生2.13万人次;投资1.07亿元提升办学条件,新(改)扩建幼儿园5所、中小学11所,新增校舍1835.95平方米稳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三科”统编教材,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68.13%97.07%94.41%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492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续聘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1882人、发放生活补贴164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00万元扎实推进智慧医院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总投资1.32亿元的高原慢特病康复中心、县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医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妥善处置突发疫情,保持社会面平稳;筹资1000余万元购置救护车、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等设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处置能力不断加强;组建医疗志愿队8100人次,支援兰州市、合作市、夏河县、迭部县、舟曲县抗疫工作,为全州乃至全省抗疫贡献了玛曲力量。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71%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98%门诊住院、大病保险、医疗救助1.2万人、报销2269万元。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落实保障资金2650.44万元,核发临时救助金712.09万元;加快玛曲县殡仪馆建设进度,建成乡镇敬老院6个、社会工作服务站4个,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粮食市场调控和储备粮管理,储备小麦3700吨,建立9家应急网点、3家“放心粮店”和2家“陇上好粮油”门店。

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开展“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和“8+”基层社会治理[6]扫黑除恶行动持续推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8名,侦破电信诈骗案件9起、挽回经济损失510余万元,查处行政案件60起、处理违法人员69人。有序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提供法律咨询380余人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0余件;办理农民工欠薪投诉案件182起、追讨拖欠工资600余万元。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围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校园周边、公共场所、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各类隐患108处,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512起,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防灾减灾基础不断夯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全面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显著提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整改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依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1件。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减负”政策措施,持续整治政府系统“八种病相”[7]累计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8起,处理各级违纪人员40名,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圆满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力化解“登记难”问题,办理不动产权证1912本,发证率达95.5%;化解隐性债务6995万元;清收处置不良资产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51.97%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8]和“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数字政府指挥中心;推行“不来即享”[9]“一网通办”[10]“并联审批”[11]和“最多跑一次”[12]等措施,承接行政审批事项1450项,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477项,应共享政务数据资源挂载率100%网办率达96.49%,全程网办率达95.76%行政效能显著提升。同时,气象服务、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藏语言文字、防震减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年勤勉奋斗,换得春华秋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长期奋战在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长期关心支持玛曲建设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始终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长期帮助支持我们的各人民团体、省州驻玛各单位、驻地军警官兵、宗教界人士、援建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当前,疫情形势极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综合实力较弱;一二三产占比不尽合理,经济实体规模小,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不足,未能形成有效拉动,且产业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功能定位等制约发展因素较多;牧民群众科技教育普及率较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抓谋划、抓落实、抓攻坚、抓统筹的本领还不过硬,“中梗阻”“推脱绕”等现象仍然存在,政务效能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大力气解决,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2023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是迎接新挑战、抢抓战略发展新机遇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3]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4]把牢“三新一高一促”导向[15],以县委“12345”发展战略[16]为主线,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维护社会团结稳定为底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主旨,以实施“强县域、强工业、强科技”行动为抓手,以打造首曲明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五无甘南”[17]、创建“十有家园”[18]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玛曲篇章”。

综合分析发展形势,统筹考虑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4.25亿元,增速6.5%;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增速10%;公共财政收入2808万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8亿元,同比增长9.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增速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65元,增速7.4%;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7元,增速10%要实现以上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甘南州玛曲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甘肃省玛曲县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着力打造生态一体化保护修复示范样板。争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修复矿山生态162.14公顷、湿地8920公顷、森林生态738.67公顷,治理沙化草原1358.5公顷、水土流失4750.24公顷。完成500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协调推进若尔盖(玛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强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河湖划界管理等工作。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纵深推进“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创建工作,加强“散乱污”企业[19]整治和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等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争取实施乡镇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力争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规范化要求不断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巩固中央、省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加大矿区水、土污染检测密度,强化污染源调查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三线一单[20]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终身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机制,健全完善生态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查处环保投诉信访案件,厉打击未批先建、无证开采、偷挖药材等违法行为

玛曲最大的责任是确保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坚定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确保玛曲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

二、着力强化项目建设,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和主抓手,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实施力度,全力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全力谋划争取项目。抢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四强”行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等重大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省州政策导向,高效利用1000万元项目前期滚动资金,加强项目的精准谋划和论证储备。聚焦藏区专项、专项债券、转移支付等申报要求,着力争取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民生基础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盘子,提高项目申报命中率和项目落地率。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确保所有续建项目4月底前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年度项目竣工率达到80%以上。持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完成88公里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加快S204线阿孜试验站至齐哈玛黄河大桥段、S583线沙木多至木西合三级公路等建设进度启动S204线河曲马场至曼日玛段和齐哈玛黄河大桥至采日玛段、黄齐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黄河甘肃玛曲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争取实施尼玛镇三玛牧民定居点供水、乡镇供水一体化等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小康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紧盯近年来签约项目,强化跟踪服务,促进签约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

完善城区服务功能。全面统筹县城人口、资源、空间等发展要素,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空间,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改造棚户区1807户、地下管网2.1公里,新建城区智慧停车场5处、车位6000余个,彻底根治“一难两乱”问题。坚持破旧立新,弹好“规划先行、城市建设、规范管理”三部曲,认真开展县城“瘦身”行动,做美“城市颜值”,清除“城市疤痕”,畅通“城市脉络”,提高城区管理水平,精准管控建筑风格风貌,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塑造县城品格、提升县城品位、淬炼县城品牌,努力把玛曲县城打造成品读河曲游牧文化的高原名城。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创新推进交通、水利、产业、民生等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破解融资难题。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藏区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债券的争取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高投公司、文旅交建等融资平台作用,市场化运作项目,撬动民间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玛曲经济社会建设。

强化项目规范管理。继续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包抓机制[21],严格执行项目“四管理要求[22]积极推行项目联审联批、并联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和投资预决算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和质量监管,实行负面清单制,对工程层层转包、发生安全事故、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并列入信用体系“黑名单”。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我们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高位谋划、强力推进,努力让玛曲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

三、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全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两大经济发展类型,着力在转型发展、挖潜增效、提档升级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力促进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动牦牛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西科河欧拉羊种公畜基地2个保种场基础设施,提升保种供种能力。加快“育繁推、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进程,推进河曲马场万头牦牛欧拉镇扎西万只羊养殖基地标准化、智能化建设,3个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五有合作社”、生态牧场、家庭牧场为示范,积极推广舍饲养殖技术,扩大集中养殖规模,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牲畜出栏率。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健全品牌化营销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大力培育“三品一标”[23]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24]积极申请争取举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不断提升“甘南牦牛”“欧拉羊”等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市场信誉度。

持续推进工业扩能提质。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落实“一业一策”[25]“一企一策”[26]要求,着力在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引进延链补链“头部企业”,指导传统畜产品加工企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加大精细化分割加工、高端品牌产品研发力度,促进畜产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抢抓甘南州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推动格萨尔黄金公司全面复工复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切实转变“资源掠夺式”、环境破坏型及粗放式发展的传统生产模式,改进黄金采选工艺,引进黄金精深加工企业,全力打造绿色矿山,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增强文旅产业支柱作用。推进以文旅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转型发展,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1个旅游标杆村、9个旅游专业村,完善首曲驿站、河曲驿站、湿地驿站等景区景点接待服务功能。加快欧拉镇游客服务中心、阿万仓4A级大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实施游客服务中心、格萨尔赛马场、天下黄河第一弯大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格萨尔民俗文化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创新宣传促销模式,精心筹办庆祝建州7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四届格萨尔赛马节等节会,力争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以上引进旅游地接公司、景区(景点)托管企业,推行景区景点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充分挖掘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民族文化,促进牧旅、文旅等多旅融合,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区。探索推进市场化运作赛马等传统体育赛事,进一步扩大“中国赛马之乡”知名度,努力将格萨尔赛马节打造成全国民族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族体育盛会和民族文化品牌

挖掘服务消费拉动潜力。落实减费降税[27]、信用贷款等支持政策,做大做强批零住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医养结合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扶持餐饮企业发展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经营模式,加快“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制定出台促消费政策措施,发挥夜间经济[28]、节假日消费、旅游消费“引擎”作用,拉动消费回暖。发展信息咨询、数字经济[29]、共享经济[30]、区块链[31]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消费市场活跃度,促进服务供给多样性、个性化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园区支撑平台建设。加快生态产业园区和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动玛曲生态经济产业园、欧拉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河曲马场新型畜牧产业科技示范园、扎西滩现代牧业产业园4个产业园区向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产业园区,聚集资金、人才、物流等要素,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积极构建通道物流和冷链物流体系,争取实施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等项目,着力将玛曲打造成辐射甘青川三省的现代物流园、商贸服务中心。

努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将新兴产业培育成玛曲新的经济增长极,抓“双碳”战略机遇,探索发展碳汇经济,积极培育光伏、抽水蓄能、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支持蒋朵等5家有机肥加工企业强化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实施曲源5万吨生物菌肥生产线建设项目,推动有机肥生产企业扩能提级;加大光伏发电、抽水蓄能指标、项目、政策、资金争取力度,推动200兆瓦光伏电站二期建设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尽最大努力完成措隆贡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产业发展是玛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深度融合步伐,全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让绿色产业成为玛曲经济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和增长极!

四、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牧业牧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过渡期政策不动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32]要求,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就业工厂”,完善联农强农带农机制,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发展格局和特色资源,全力实施“产业强镇·产业富民”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保持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33]发展势头,不断壮大特色养殖业发展规模;拓展文化旅游标杆村、全域旅游专业村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果,市场化培育精品民宿、高端民宿和星级牧家乐,打造融合“乡景、乡味、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集群,全方位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盘活牧村集体土地、林地、草原等资源资产,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体系作用,引导电商平台服务“三农”,有效拉动牧村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

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拓展延伸,持续推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34],打造示范乡村,建成1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三大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争取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

着力加强乡村治理巩固提升驻村帮扶干部的“雁阵效应”,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乡村发展。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大牧村普法力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深化牧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教育引导群众革除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知恩感恩、互帮互助、敬老爱幼,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实现治理有效、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是推进牧村现代化的重要策略和必由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美丽宜居的高原乡村,真正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殷实!

五、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关注改善民生,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使全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把育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35],办好讲好思政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继续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生源地助学贷款“双减”[36]政策;争取实施玛曲县寄宿制小学综合教学楼及附属工程等项目,补齐普通类高中教育短板,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37]改革、教师轮岗支教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创新学校治理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依法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加强学校“三防”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紧密型医共体[38]、医联体[39]建设,启动实施玛曲县区域医疗暨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育行动,用好天津市河北区、嘉峪关市和省第二人民医院各类帮扶资源,多形式培养本土医疗人才,全面提高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落实“两病”[40]和慢特病政策,持续推行“一站式”结算和即时结报制度,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全面提升医保服务水平和质量。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落实企业担保贷款、就业援助等就业创业政策,深入开展“双创”[41]工作,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参保扩面,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完善政府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单亲家庭、残疾人等关爱服务机制,落实好各类救助补助政策,筑牢社会保障网络。加强粮食市场调控,重视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粮食和应急物资供给。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将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持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幸福感十足!

六、着力强化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国家、省、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矿山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校园周边、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源头防控和隐患查处,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加强各类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早识别、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置,把重大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政预算刚性约束,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快清理不良资产、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有效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实体经济经营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纵深推进“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和“8+”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十管十防”“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措施,扎实开展包村驻寺、入格联户工作,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42],强化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化解信访积案。持续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行动,重点打击车匪路霸、偷牛盗马、入室盗窃及各类刑事案件、社会治安案件,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不断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体,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深化“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我们必须扛牢压实的政治责任。我们将持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平安玛曲和法治玛曲,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稳固!

七、着力巩固改革成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紧紧围绕改革创新、简政放权、优化环境、转变职能,持续推进各项改革走深走实,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发展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不来即享”“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行政事业单位权力清单制,积极承接落实中央和省州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多图联审[43]、联合验收[44],提高审批效能。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甘快办”便民服务措施应用,推行政务数据、电子证照等归集共享,健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推进草原承包经营权交易改革,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交证”。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好“信易贷”[45]“政银企”[46]等信用平台融资桥梁作用,支持诚信企业更好发展。继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47]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全面落实助企纾困解困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项目落户玛曲;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力打造“审批简便、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努力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真招商、招真商”的理念,认真落实“抓产业必须抓招商、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的要求,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力抓好项目洽谈、跟踪落实和项目实施等综合协调工作,健全完善项目落地服务机制,采用“保姆式”理念服务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和落地建设率

加快财税管理改革全力挖掘增收潜力,加强财源体系建设,培植新兴财源,增进县级可支配财力。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方式、新方法,加大依法征收力度,保持税收稳定增长。强化资源、资产、资金的盘活力度,充分发挥各类资源、资产及资金效益。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精打细算,严控“三公”经费和非必要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改革是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最有力的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我们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职责使命,保持发展定力,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政府,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保障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令行禁止。不断加强对经济、金融等各项政策的学习研究和县情调研,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推动发展的能力。

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始终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于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稳步推进依法治县、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健全完善多部门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强化审计、统计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社会、舆论监督,不断提升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责任,持续加大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推动、警示教育、监督管理和制度执行力度,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促使政府系统全体干部履职到位、廉洁奉公。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省政府“十不准”规定[48]持之以恒纠正“四风”[49]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坚决整治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锲而不舍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不断锤炼担当实干作风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担当意识和奋斗意识,把在抗击疫情中锤炼出的优良作风,都用在抓落实的具体行动中,拿出超常措施,紧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发扬斗争精神,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切实让担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完善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激励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破敢立,持续转作风、提效能。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干则必成。在新的征途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在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乘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浩荡东风,同心同德、奋勇争先,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全速推进玛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

2.“四强”行动:即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抓手是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

3.“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4.“林长制”:即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5.“河湖长制”:即为了加大对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相关河流、湖泊的“河长”和“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一项工作制度。

6.8+”基层社会治理:即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8+”基础社会治理机制。

7.八种病象:即守摊子、中梗阻、推拖绕、慵懒散、走秀场、打白条、虚假空、灯下黑。

8.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9.不来即享:即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群众实现事项办理“自行申报、网上处理、先行享受、后续监管”,使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策的工作机制和流程。

10.“一网通办”:即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陆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11.并联审批:即指对涉及两个以上审批(核准)部门审批办理的投资项目(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除外),其审批、核准、备案及报建审批事项采取“项目信息网上申报、申请材料一窗受理、审批过程并行协同、审批结果关联共享”等方式,由各级政府政务大厅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统一接件、回复,相关审批部门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12.“最多跑一次”:即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1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5.“三新一高一促”: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6.县委“12345”发展战略:即202111月在中国共产党玛曲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县委提出的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要围绕提升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能力“一个中心”,突出黄河首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个重点”,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黄河首曲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级高原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三个高地”,构建草原生态、现代牧业、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四个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生态玛曲、幸福玛曲、活力玛曲、平安玛曲、正气玛曲“五大玛曲”。

17.打造“五无甘南”:即2021年州委州政府提出全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新名片。具体为在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实现更大突破,要捅破“全域无垃圾”天花板,提升环境革命大境界;要扎紧“全域无化肥”篱笆墙,破解土壤退化大难题;要织密“全域无塑料”监管网,厚植绿色世界大环境;要打赢“全域无污染”攻坚战,营造碧水蓝天大景象;要打通“全域无公害”中梗阻,创建有机产品大品牌。

18.创建“十有家园”:即州委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着力创建全域有旗帜的时代家园、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全域有格局的创新家园、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全域有使命的梦想家园。

19.“散乱污”企业:即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布局规划,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规模小、工艺差,分布散乱、污染环境,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不具备治理价值的企业。“散”即选址布局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等已发布生效的各类规划的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乱”即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办而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土地审批手续、安全评价审批手续等相关审批手续的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存在于居民集中区的企业、工业摊点、工业小作坊;“污”即生产、经营过程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带来明显影响和危害,无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备、不能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收集处理,或污染防治设施不具备达标排放能力,非法排放的企业。

20.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21.“五个一”包抓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包抓机制

22.项目“四制”管理要求:即建设项目管理中实施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4项工程管理制度。

23.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24.“甘味”农产品品牌:即在系统总结甘肃特色农产品鲜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甘肃特色农产品省级公用品牌。

25.“一业一策”:即立足全县发展目标和方向,针对全县重点发展产业、培育产业,确定每个产业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按照“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的思路,选择一批有优势、有潜力的重点骨干企业,督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加大帮扶力度,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或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振兴壮大;抓住制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重大问题,改革创新,定向施策,破解难题,不断夯实工业发展的基础。

26.“一企一策”:即针对全县规上企业、重点企业,确定每户企业由一名县级领导挂联,县直部门和企业所在乡镇政府共同包抓,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态,分析存在的各类问题,指导企业制定应对困难的措施,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的策略。

27.减费降税: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

28.夜间经济:即现代城市业态之一,指从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早上6时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29.数字经济:即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30.共享经济:即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

31.区块链:即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32.“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摘帽不摘帮扶。

33.“五小产业”:即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产业。

34.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即《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果,接续推进5个省级示范市(州)、10个省级示范县(市、区)创建任务,建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新建500个省级示范村,持续开展市县示范行动。

35.五育并举:即20196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具体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36.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行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任务释放出来,解放孩子的天性,增加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37.“县管校聘”:即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学校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38.紧密型医共体:即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逐步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合理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39.紧密型医联体:即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创新健康管理、医联体运行管理、分级诊疗和医疗保险支付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40.两病”:即高血压、糖尿病两种疾病的简称。

41.“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2.新时代枫桥经验:即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对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发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43.多图联审:即以提高审批效能为目标,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创新优化建设项目图纸审查方式,将分散在各业务主管部门或中介服务机构各类图审事项联合审查,建立“统一受理、联合审查、限时办结”的新模式,提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整体效率。

44.联合验收:即建设项目完工后,将由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法独立实施各类专项验收的模式,转变为“统一平台、信息共享、集中验收、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五位一体”验收模式,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验收工作效率。

45.信易贷”:即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提供的贷款服务,主要是为各地方政府和金融、企业单位提供融资服务。

46.政银企”:即以促进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机结合、企业项目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为基本目标,以“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企双赢”为总体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政银企对接便捷化、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7.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8.十不准规定:即不准触碰越过一条线、不准推脱分内一丝责、不准拖延超时一分钟、不准虚化落空一件事、不准虚报假报一个数、不准粗暴对待一个人、不准随意违悔一条约、不准劳民多跑一趟路、不准违规收受一份礼、不准干好干坏一个样。

49.“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上一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闭窗口